首页/
艾贝学院/
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发展趋势与展望
随着全球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日益增⻓的普惠金融需求和对定制化服务的双重需求驱动,全球银行业逐渐发展到了4.0阶段,数字银行应运而生。2021年以来,由于全球疫情的影响仍未消退,用戶对非接触服务的接受度进一步提高,使得数字化普及率也日趋升高,欧美和亚洲均有大量的新型数字银行涌现,呈蓬勃发展之势。
同时,各类加密货币和电子货币的出现加速了各国推出本国数字货币的进程。截至2021年7月底,全球已有超过1万种加密货币的流通。大量加密货币均为非金融机构创立、在区块链上发行与交易、具备独立交易价格。根据Crypto.com发布了一份新报告指出估计全球加密货币用户总数已达到2.92亿。各国央行陆续开展CBDC相关研发工作,推出央行数字货币,以维护国家货币主权与法币地位,同时,在维护金融稳定、协助货币政策实施、提高国内以及跨境支付效率和支付安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加码。
数字人民币介绍及生态发展
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中国研发数字人民币体系,旨在创建一种以满足数字经济条件下公众现金需求为目的、数字形式的新型人民币。
数字人民币的设计特点:1)兼具账户和价值特征。可以采用可变面额设计,以加密串形式实现价值转移。2)不计付利息。定位M0,与同属实物人民币的M0一致,不计付利息。3)低成本。央行不向指定运营机构收取兑换流通服务费用,运营机构也不得向C端收取兑出、兑回数字人民币服务费。4)支付即结算。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松耦合,基于 钱包进行资金转移,可以实现支付即结算。
数字人民币的使用能给国内移动支付市场提供更为多元的选择。根据益普索报告显示,移动支付MAU已达10亿,智能手机渗透率已达95%,在移动支付领域,互联网巨头市场份额占比高达90%,在移动支付市场饱和情况下,央行数字人民币的推出或许能给移动支付带来更多元的生态环境。
业内人士认为,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将给相关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围绕着数字人民币所组成的新生态正逐渐形成,产业链上的诸多企业将受益。据了解,目前A股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数字人民币相关业务,重点聚焦于硬件层面研发及应用场景建设两大方向。未来随着数字人民币的进一步推广,这些公司的相关业务或将实现加速发展。
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发展现状
“钱包”作为数字人民币的重要载体,也是数字人民币流通环节中触达用户的重要一环,被高度重视。作为数字人民币重要创新成果之一,数字人民币“钱包”按照载体分为软钱包和硬钱包。其中,软钱包基于移动支付APP、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应用程序接口(API)等为用户提供服务。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内置芯片,支持双离线支付,形态、款式多种多样,且可匿名获取、使用,不仅具备便捷、安全的特点,还能充分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在数字人民币的普及推广中发挥重要作用。软硬钱包结合可以丰富钱包生态体系,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硬件钱包在一些特定场景,比如小额高频支付、客户隐私保护、中小学校园管理、社保、医疗、交通、生活缴费、体育赛事、扶贫、赈灾及其他无网络交易等场景,仍有很大的探索和发展空间。未来通过物联网与区块链结合,硬件钱包还可以实现机器对机器(M2M)的自动支付。
据悉,自数字人民币第二批试点工作2020年在海南启动以来,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全省累计开立对公钱包23.56万个,个人钱包338.39万个,支持数字人民币商户门店数量4.95万个。累计流通交易380万笔,累计交易金额4.8亿元。日前,中国银行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的滑雪手套、冬奥特色徽章、智能手表等形态多样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将与数字人民币软钱包一起亮相2022年北京冬奥会。
华为也于近期发布了首款支持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智能手机Mate40,引发公众对于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新一轮的关注。
图片来源:华为mate40发布现场图
工商银行与中国移动联合研发通过5G消息提供数字人民币钱包基础服务,实现SIM卡硬钱包行业首发,这张SIM卡不仅仅是一张电话卡,还承载了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功能。这些硬钱包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也可以正常支付,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金融需求。
硬件钱包是如何在实现双离线支付的同时,还能保障账户资金安全的呢?
实际上,不管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呈现出何种形态,其根源都是将安全芯片植入其中,以实现支付功能。双离线支付交易依赖于硬件钱包,且支付设备必须内置达到一定安全加密等级的SE安全芯片。在安全防护方面,通过国际CC EAL6+安全认证,可保障敏感信息传输与交易全过程的安全;在可靠性方面,用户空间大,擦写次数最高达50万次,数据保持时间最长达25年,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长效、持久的产品服务。目前国内主流芯片厂商都可以达到这样的安全级别。
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发展趋势
今年以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冬奥支付环境建设部署,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推动全面实现公交、地铁等重点交通领域支持受理银行卡和数字人民币,完成50个重点商圈支付环境改造,全市98%以上ATM可受理外币银行卡取现。开展3次大规模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完成40万个场景落地,实现交通出行、餐饮住宿、购物消费、旅游观光、医疗卫生、通讯服务、票务娱乐等七大类场景全覆盖。围绕北京2022年冬奥会推动数字人民币在更多场景的试点应用,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介绍,目前北京数字人民币冬奥全场景试点应用正稳步推进,全市白名单用户数量占全国的15%,试点场景数量占全国的20%。
数字人民币软硬件升级存在千亿元级市场空间,涉及银行核心系统改造、数字人民币硬钱包、ATM升级、商户POS设备升级等。国盛证券研报指出,中国数字人民币的落地走在了前列,继续研发与支持数字人民币有助于中国获得更多话语权与国际合作机会。
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展望
多元化选择
硬件钱包高安全、多形态的发展,有助于完善银行服务体系,让用户有更多选择;
隐私数据治理
隐私数据的处理和保护机制是硬件钱包运营中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风险治理管控
硬件钱包需建立风险有效管控和治理的框架,保护数字资产的安全性;
明确价值主张
各大硬件钱包需要明确定义价值主张,强化品牌建设,努力打造自身的特色业务,尽量避免同质化。
加速技术迭代
在推动未来业务转型和挖掘⻓期价值方面,硬件钱包应不断创新来降低成本提升效能。
关于艾贝学院
艾贝学院是艾贝链动打造的区块链技术发展与安全知识分享和行业交流平台。
参考资料:
1、金融科技·微洞察《2021全球数字银行报告》.
2、www.crypto.com.
3、数字法币研究社.
4、21世纪经济报道·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技术进化:缩小数字鸿沟,安全芯片国产化自主可控.